自我防卫机制(Self-defense Mechanism)目录1 前言2 防卫种类2.1 否认2.2 压抑2.3 反向作用2.4 投射作用2.5 转移作用2.6 补偿作用2.7 合理化作用2.8 退化作用2.9 认同作用2.10 昇华作用2.11 仪式与消解作用3 关键字4 参考资料 前言当事人心生恐惧,或者感到焦虑时,将会产生自我防卫的机制,以保护自己来避免遭受伤害,或者来协调自己的焦虑。因此有些自我防卫机制对于当事人而言,能具有化解危机以及自我调适的正面价值,此些现象皆属正常行为。但要注意的是,自我防卫机制的根本仍是自我欺骗以及否认现实,若过度使用此项机制的话,将可能发展成精神疾病。(注2) 防卫种类 否认此举止透露出当事人想逃避现实的问题,以避免面对威胁,以及所产生出来的焦虑,举例而言,当亲人死亡或是面临癌症问题时,会以否认事实的态度来逃避这些问题。 压抑此种情绪是不自觉地江某件事情排除于意识之外,进而存放至潜意识中,因此经过经年累月压力于潜意识中的不愉快经验后,将会深深影响当事人现在的行为模式。 反向作用意旨当事人想刻意隐瞒不被允许的事情时,将会表现出与原意相反的行为模式,举例而言,此地无银三百两即为一种反向作用。 投射作用意旨当事人将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投射于他人身上,或者将不能接受的态度、意念、性格、慾望以及冲动归咎于别人,举例而言,做贼的喊抓贼即为一种投射作用。 转移作用当内心的情绪无法宣泄时,或是遭受欺压时,通常会心生报复,因此将会把报复的目标转移到另一个较安全、较易控制的社会目标上。 补偿作用当心理产生遗憾时,将会在别的地方要求表现,以弥补原先的缺憾问题,例如孩童时期,如在课业上无法获得良好的成绩,将会转往运动场上出人头地。 合理化作用当事人在面对挫折时,会以合理的理由或藉口来说服自己,以减少自己所受到的冲击以及伤害。 退化作用当事人受到严重的冲击、挫折以及压力时,将会产生幼年时期的行为模式,例如表现出嚎啕大哭、退缩、吸允拇指等等的行为,利用生命早期来满足其安全感。 认同作用当自我无法达成自己的期许时,内心多多少少会产生失望以及焦虑感,因此未达到这些愿望,将会模仿自己所仰慕的对象,以增进自我价值感。 昇华作用当事人将一些不被允许的行为,渐渐导向于社会所赞许的,以及具有建设性的行为,因此使得本能的冲动得以疏导。 仪式与消解作用利用一些象徵性的仪式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