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芬伶(1955年9月11日- ),屏东人,散文家、小说家。
目录1 简历2 观点2.1 写作风格3 着作4 获奖5 评价6 参考资料6.1 责任编辑 简历周芬伶,屏东县潮州镇人,1955年生。政大中文系、东海大学中文研究所毕业,现任东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周芬伶的散文跟着她的人生历程而有所改变,变化的幅度相当大,不过,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她都能够创作出动人的作品,这种靭性和才华令人十分佩服。周芬伶从小就喜欢写作,少女时代就展现出不凡的文学才华,她的第一本散文集《绝美》,被评为是天才与天真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她所构筑的是一个非常清纯透明的世界,充满一个聪明美丽、家境优渥、境遇顺遂的少女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
等到身份成为妻子,爱情和婚姻又都幻灭时,周芬伶的文风也开始转变,她对世界的不信任、旁徨、犹豫、挣扎,都在文字的叙述中出现。从周芬伶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纯情少女在婚姻中遭到挫败,开始对男人和整个世界都不信任,而后,在痛苦的淬链中,她一层层去突破生命的困境,让生命逐渐成熟。周芬伶这个时期的散文以伤痕累累的形式出现,和早期的甜美天真有相当大的差距。
婚姻失败之后,周芬伶也失去了孩子的监护权,她只能默默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却无法参与孩子成长的历程,在父权社会下,女性失去身份,失去认同,那样的痛楚,由体内潜藏着一个受伤母亲的周芬伶写出来,份外凄楚动人。而在经过生命的多重磨难与痛苦之下,周芬伶渐渐从伤痛中走出,重获心灵的自由,这些穿越生命幽谷的历程,都呈现在她的散文中。如果文学必然要用来生命书写的,从周芬伶的人生旅途,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周芬伶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让她的散文艺术更趋成熟。
周芬伶跨足多种创作形式,除了以散文着称之外,也写小说、儿童文学和口述历史。同时,她对戏剧十分热爱,不但多年来教授和戏剧有关的课程,还成立了「十三月戏剧埸」,担任舞台总监,并自己创作剧本。
观点周芬伶相信写作是「企图在虚妄中开出花朵」,因此,她利用散文形式,对情慾、情绪、情感等私密事件进行钻探,早期的情爱、温暖、幸福,近期的觉醒、独立、追索,都可以在她的散文中发现。
写作风格周芬伶的创作文类有论述、散文、小说、儿童文学和传记。论述文字清晰流畅,架构严谨;早期散文风格婉约细致、感情自然真挚,近期则对情慾、情绪、情感等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