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教学效果评量方式的一种。形成性评量的理论基础是:教学历程要和评量历程相互结合,才能达到改进教学的目的,提高学习效果。其主要目的是不断提供回馈给学生和老师,对教师而言,可以使教师了解教学效果以便有改进的依据,有助于调整教学和实施补救教学措施;另一方面回馈可以提供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形,并提出需要修正的学习错误。简单来说,形成性评量具有指引的功能,指引教师应该教学哪些部分,补足哪些内容,也指引学生哪些缺失与不足。形成性评量的范围较小,测验内容限于教学的特定内容,也许是一个概念或原则,或是某一单元的内容,一般在学校中使用的单元测验或随堂考试就是属形成性评量。它重视的是测量所有的预期结果,以及使用结果来改进学习或教学。因此,重视形成性评量可以使学生的困难能即时获得补救,以免长期累积困难,想补救也为时已晚了。为了即时了解学习的效果,因此形成性评量的使用时机通常是在教学前或教学中持续进行的,若在教学前使用,可做为前测来使用,以预先了解学生的先备知识或基本程度。而在教学中使用,则可使教师了解这些已教过的部分,学生在哪些部分仍须加强,已便能更对症下药。此外,形成性评量也可用在辅导与谘商中,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以便进行补救辅导。形成性评量的方式有很多种,大多是采观察或问问题的方式来进行,纸笔、口试小测验也是常用的方式,另外,从课堂活动与实作评量、家庭作业和档案评量中也能够得到形成性评量的目的。 参考资料张春兴(1989)。张氏心理学辞典。郭生玉(2004)。教育测验与评量。精华书局。邬佩丽(2005)。辅导与谘商心理学。Woolfolk, A. (2004).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th ed.). Boston, MA: Allyn & Ba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