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言形成的理论,学者分成两派:一派为先天能力说,一派为后天模仿说。人类的语言靠学习与模仿渐渐发展而成,则是可以认定的。学者们主张人类语言的形成,最重要的方法是模仿。持这种观点者还是占多数。
虽然人类自呱呱坠地便有哭声出现,但是刚出生的叫声是未分化的声音,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射反应而已,并不能构成语言,即使到了自言自语的阶段,声音也没有代表任何意义。就是刚进入模仿的阶段,虽会模仿别人的声音,但也仍然是一种鹦鹉式的「应声话」(echoing),尚不能理解语言的意义。
在儿童说话之前,累积了无数次的感觉与刺激,然后形成许多概念、思想与经验,度过了无声的内化性语言期,等到儿童能把声音与事物的观念联结在一起后,才算进入语言的理解期。
儿童的语言表达必须对刺激或声音有适切的反应,正常的儿童约在一岁至一岁半时才开始说出第一个正式的语言,称为「发语期」或「语言表达期」。从「发语期」开始,到认识许多字汇,会用合乎语法或文法的词句表达,乃至说话完全没有困难为止,至少要到五至七岁左右。
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儿童语言的表达,三岁是关键期,如果一个儿童到了三岁还不会说话,他的语言能力可能有问题。因此一个儿童在三岁时就应该会说一些基本的语言。
独立国协心理学家维高斯基(Lev S. Vygotsky)在一九三四年的名着〔思想与语言〕(Thought and Language)一书,提出了语言发展的三个阶段:
1. 从外部语言到自我中心语言,即外在的语言刺激到形成以「我」为中心而表达出来的语言。
2. 儿童自言自语以帮助自己理解和指导自己的活动。
3. 内部语言形成,自我中心语言消失,儿童开始用词语思想,以取代发生语言(即自言自语)。这样儿童掌握的语言结构,成了他的基本思想结构。
--作者:詹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