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字一舒,号三五,明安福县人。少受业于彭石屋、刘梅源(刘晓字伯光),见〔阳明语录〕而好之,遂如虔问学于阳明;泊舟野水,风雪清苦,不以为意,阳明甚为称许,以告诸生曰:「苟不能甘至贫至贱,不可以为圣人。」
嘉靖四年(1525),乡试中式,任砀山知县,邑多盗,阳治以沈命之法,盗为衰止;旋示县民以礼教,并变其风俗。嗣拜福建道御史,世宗改建万寿宫为永禧仙宫,百官均上表致贺,御史群推阳为首,欲表贺,阳说:「此当谏,不当贺。」诸人以危言动之,卒不可。丞相严嵩欲笼络之,阳不为所动,竟引疾归。后徐文贞当国,被推举为光禄寺少卿,不就;筑云霞洞于三峰,与士子讲学其中,自邹东廓没,江右学者,多归向阳。
刘阳对师门之旨,身体精研,尝言:「中,知之不倚于覩闻也;敬,知之无怠者也;诚,知之无妄者也;静,知之无欲者也;寂,知之无思为者也;仁,知之生生与物同体者也。各指所之 ,而皆指夫知之良也 ,致知焉尽矣。」又说:「清明在躬,知之至也;养知莫善于寡欲。」以及说:「有不善未尝不知,是致知;知之未尝复行,是格物。」足徵其笃守师门之教。
刘阳尝谓师泉(刘邦采)曰:「海内讲学而实践者有人,足为人师者有人,而求得先师之学未一人见。」其意盖欲以昌明师门之学为己任。
--作者:程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