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清安溪人。父兆庆,以教授生徒为业,虽贫无宅舍,但独喜搜购濂、洛、关、闽之书,受家教影响,光地从十八岁起即究心性理之学。康熙五年(1666)中举人,九年中进士,改庶吉士;康熙十二年任编修,以省亲乞假归。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乱起,为避乱,遁匿荒谷;耿精忠欲召为僚属,郑经由台湾入踞泉州,亦遣使招致,皆以死固拒。
康熙十四年,光地以密函献破耿、郑之计,深得康熙嘉许;十六年,光地以平三藩之乱有功,擢授侍读学士,行至福州,因父丧归。十七年,郑经部刘国轩犯泉州,光地率乡兵助清兵平定;十八年,论功升任翰林院学士;十九年授内阁学士;二十五年升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经筵讲官、方略馆副总裁等职,并教习庶吉士。
康熙二十八年(1689)升任通政使,兵部右侍郎;三十年出任顺天学政;三十五年以兵部侍郎衔督学京畿;四十二年升任吏部尚书兼直隶巡抚;四十四年升任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为辅,任此职一直至逝世,达十三年之久。康熙五十七年卒,享年七十七,諡文贞。雍正元年(1723),赠太子太傅,祀贤良祠。
光地着作颇多,计有三十余种,数百万言,其范围遍及四书五经。主要有〔榕村全集〕四十卷、〔榕村语录〕三十卷、〔四书解义〕八卷、〔周易通论〕四卷、〔周易观彖大旨〕二卷、〔周易观彖〕十二卷。此外尚着有〔诗所〕、〔春秋毁余〕、〔古乐经传〕、〔尚书解义〕、〔榕村续集〕、〔榕村别集〕、〔制义〕,解〔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注〔参同契〕、〔阴符经〕、〔握奇经〕、〔离骚〕、〔九歌〕等。以上着作,后人均辑入〔榕村全书〕。
徐世昌〔清儒学案〕称许光地说:「安溪学博而精,以朱子为依归,而不拘门户之见。康熙朝儒学大兴,左右圣祖(康熙)者,孝感(熊赐履)、安溪(李光地),后先相继,皆恪奉程、朱而深究天人,研求经义性理,旁及历算乐律音韵,圣祖所契许而资赞助者,安溪为独多。」唯光地虽学宗程、朱,但非全盘继承,如他说:「程、朱大段与孔、孟若合符节,所谓先圣后圣其揆一也。若微字碎义,安能处处都不差?伊川何以亦有不依明道处?朱子何以亦有不依二程处?盖主于发明道理,不为人也。即朱子于〔四书注〕垂绝犹改,可见他亦不以自己所见为一定不移,何况于人。」
他的学生陶成在为光地着〔四书解义〕序中指出:「师李安溪学宗紫阳,独于〔大学〕则说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