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二字在中文的意思可以分为激发和鼓励,激发是发现一个人的需求,并加以刺激,驱使他去追求需要的满足;而鼓励则加强一个人的信心,支持其达成目的。因此激励是一种心理学上的概念,它是驱使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激励的过程事实上就是满足需要的过程,因此激励可以简单的图来表示(见下图)。
1950年代是动机概念发展的繁盛时期,演变至今根据动机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激励理论,每一种激励理论有其不同的出发点和着重的方向,其中较闻名的激励理论有4种。
(一)需求层次理论(Hierachy of Need Theory)
此最知名的激励理论是由马斯洛(Abraham Maslow)所提出,他把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1)生理需求--如饥饿、口渴等肉体需求;
(2)安全需求--包括安全感和免于伤害的需求;
(3)社会需求--包括归属感、友谊等;
(4)自尊的需求--自治、成就、地位等。(5)自我实现的需求。此五种需求是有层次性的,在下层的需求必须先满足,才会产生上层的需求,如下图:
(二)二因素理论(Motivation-Hygiene Theory)
赫兹堡(F. Herzbery)将员工工作满意因素分成2部分,一是有助于工作满足,真正能激发员工工作热忱,提高工作士气者称为激励因素,包括成就、激赏、工作性质与责任等;另一种是不能对员工激励,但可避免其产生工作不满意者称为保健因素,例如金钱、管理政策、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等。
(三)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
公平理论认为人们是否会卖力工作,不仅受到他们所获得的报酬而左右,也受到其他人所获得的报酬多寡所影响;人们会将自己的投入与报酬跟他人做比较;如发现不公平,将会使员工工作不努力。
(四)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
期望理论是认为每个人都有工作目标,而激励就是刺激人们努力去达成目标的力量。因此激励的力量决定于此人对某种期望达成的可能性与想达到期望的需求程度相乘。从期望理论的观点,要激励一个人须从2方面着手:(1)提高结果的正值,如利用奖励方式;
(2)加强工作与结果之间的关联。
--作者:俞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