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德性」一语出自[中庸],其原文为:「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尊德性为存心之功,道问学指致知之业,二者相发,本不可偏废,然后儒讲学,或偏于一端,致有「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如南宋陆象山专以「尊德性」教学者,认为能「尊德性」则此心有主,然后可以应天地万物之变;并讥「道问学」为支离事业。后人于此,多所议论,如黄宗羲谓「象山之学,以尊德性为宗,谓先立乎其大,而后天所与我者不为小者所夺。夫苟本体不明,而徒功于外索,是无源之水也。」其实象山教人「尊德性」,并不是完全「束书不观」,不讲「道问学」,只是有所偏重而已。
--作者:程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