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篆刻huī pài zhuàn kè 徽派篆刻兴起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以休宁何震等篆刻名家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徽州印人群体,人称“徽派”,促成徽州篆刻的第一个高潮期。清代康乾时期,歙县程邃等“歙四子”出现,变革创新,自成一体,形成徽派篆刻第二个高潮期。清朝晚期,黄士陵以其深厚的金石学修养,摒弃几百年来印家以切刀法摹仿烂铜印,追求古拙残破美的传统习惯,自立新意,自成风格,从篆刻艺术界脱颖而出,创立了“黟山派”,影响了后来的易大厂、乔大壮、王福庵、李尹桑,乃至齐白石等一大批书画印名家,使徽派篆刻走向了第三个高潮期。 黄士陵一生治印万余方、留有书画千余幅,是晚清与吴昌硕同时代的书、画、篆刻大师。其中尤以篆刻成就最高,以薄刃冲刀重现秦汉玺印面目,独具峻峭古丽风采,被列为晚清印坛四大家。 黄士陵篆刻艺术特色鲜明,他的刻印的特点是:平正中见流动,挺劲中寓秀雅,既无板滞之嫌,也无妄怪之失。章法配字讲究疏密、穿插,彷佛有意,又若无意,密字清疏,意趣横溢。在刀法上,执刀极竖,无异笔正,每作一画,既轻行取势,一气呵成,干脆利落,又运刀猛辣刚健、洗练沉厚,气韵和线条的美感都非常强烈。 黄士陵创立的徽派篆刻——“黟山派”,在浙、皖派外另辟蹊径,对篆刻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影响了众多名家。 明代,徽州篆刻家较多,著名的有苏宣、程源、程朴 、汪关等人。印学界将他们与何震一起称为“徽派”或“ 皖派”。到明末清实,印学界泥守文(彭)、何(震), 陈陈相因,久无生气。邑人程邃起而矫之,乃参酌古文籀 体,力变大、何旧体,自成一家面目。周亮工在《印人传 》中说:“印章一道,初尚文、何,数见不鲜,为世厌弃 。……黄山和穆倩(程邃)以诗文、书画奔走天下,偶然作印,乃力变文、何旧习,世翕然称之。” 他的篆刻作品 章法严谨,笔意奇古,丰满厚实,形成了苍浑雄劲、恣肆豪放的风格,在我国篆刻史上起了上承前人、下启来者的作用,成为清代篆刻宗师。黄易在《印款》中对程邃评价 甚高。歙县博物馆藏有程邃“江东布衣”朱文印一枚,布局匀称,笔势圆转遒劲,古秀苍逸,韵味深厚。本县博物 馆藏有他的书画册一本,所钤印记,大多自制。继程邃而 起者有汪肇隆、巴慰祖、胡长庚等人。巴慰祖少好刻印, 师承秦汉,著有《四香堂摹印》2册。 本县博物馆藏有巴 慰祖自刻的“莲舫”铜印一枚,庄严典重,温厚静穆,上密下疏,平稳自然。后人赞他的印章“巧工
徽派篆刻是古徽州地区的传统手工技艺,兴起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徽派篆刻的兴起以何震为标志,以休宁何震等篆刻名家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徽州印人群体,人称“徽派”。清代康乾时期,歙县程邃等“歙四子”出现,变革创新,自成一体,形成徽派篆刻第二个高潮期。清朝晚期,黄士陵以其深厚的金石学修养,摒弃几百年来印家以切刀法摹仿烂铜印,追求古拙残破美的传统习惯,自立新意,自成风格,从篆刻艺术界脱颖而出,创立了“黟山派”,影响了后来的易大厂、乔大壮、王福庵、李尹桑,乃至齐白石等一大批书画印名家,使徽派篆刻走向了第三个高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