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特龙 -介绍 异特龙又称跃龙或异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异特龙是种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龙,平均身长为10公尺,最长可达12到13公尺。它们生存於晚侏罗纪,于1亿5500万年前到1亿4500万年前。自从在1877年被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命名以来,已有许多的可能种被归类于异特龙属,但只有少数被认为是有效种。 词源由来 在1877年,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最初为异特龙命名时,他认为这种恐龙的脊椎构造独特,和当时已知的其他恐龙有异,所以取名为异特龙(Allosaurus),allos/αλλο?在古希腊文里意为“奇特的”或“不同的”,而saurus/σαυρο?意为“蜥蜴”。因此异特龙意为“奇特的蜥蜴”。 但是,在翻译异特龙的中文译名时出了一些误会,有人该词源是拉丁文中“跳跃”的意思(出处不明),所以误把它译为跃龙。但异特龙的学名应意为“奇特的蜥蜴”,与“跳跃的蜥蜴”没有关系,所以还是应该称之为异特龙。 形态特征 异特龙是种典型的大型兽脚类恐龙,拥有大型头颅骨、粗壮的颈部、长尾巴、以及缩短的前肢。脆弱易特龙是最著名的种,平均身长为8.5公尺, 而最大型的异特龙标本(编号AMNH 680)的身长估计为9.7公尺, 体重为2.3公吨。在1976年,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sen)的异特龙专题论文中,他提出异特龙的身长最大值为12到13公尺。 如同其它的恐龙,异特龙的体重估计值也有争议,自从1980年代以来,成年异特龙的体重估计值,已有1500公斤、1000到4000公斤、以及1010公斤等不同的数据。 目前有数个巨型标本被归类于异特龙属,但可能事实上属于其它属。异特龙的近亲食蜥王龙(编号OMNH 1708)身长可能有10.9公尺,曾被归类于异特龙的一种,巨异特龙(A. maximus),但最近的研究显示牠们为个别的属。另一个可能属于异特龙的标本(编号AMNH 5767),曾一度被归类于Epanterias,身长则为12.1公尺。 头颅骨 在兽脚亚目之中,异特龙的头颅骨、牙齿与身体的比例适中。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依据一个长度为84.5公分的异特龙头颅骨,估计该个体的身长为7.9公尺。 每块前上颚骨各有5颗牙齿,牙齿的横颇面呈D形,而每
异特龙是最著名的大型肉食性恐龙之一,占据晚侏罗世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其模式种脆弱异特龙由20世纪伟大的美国古生物学家奥斯尼尔.马什于1877年描述命名。它们也是晚侏罗世发现化石数量最多,最广布的掠食者。成年异特龙体长可达9米,有少数个体被认为可以达到12米。虽然不及霸王龙魁梧的体型,但异特龙的身体比例更为匀称,拥有更发达的前肢,显得更为矫健。同时,异特龙的标本数量也要远多于霸王龙,使得它成为被古生物学家研究的最透彻的恐龙之一。由于发掘出的化石数量极为庞大,异特龙已成为莫里逊组的标志性化石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