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的疾病与防止-土拉杆菌病(野兔热)是许多脊椎动物自然发生的急性热性败血性疾病。 病原 病原为土拉杆菌,是一种多形态细菌,在患病动物血液内呈球状,在培养基上则有球状、杆状、豆状、精子状和丝状等;革兰氏阴性,无鞭毛和荚膜,不形成芽胞;本菌抵抗力极强,在污染的土壤中可存活6天,在毛皮上可存活52天,在甘油内,15-保存,可存活3年,但20C以上高温可短时间杀死。常见消毒药来苏儿,碳酸溶液经30分钟致死,20升汞溶液经3分钟致死。自然界中的啮齿类是主要带菌者,通过被患病动物的排泄物或产品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以及吸血节肢动物(如蜱、蝇、蚤、蚊、虱等)传播,经过消化道、呼吸道、伤口、完整的皮肤和黏膜而感染。 症状 急性型多数不显症状便死亡,个别濒死前拒食与共济失调。大多数病程较长,常发生鼻炎,流鼻涕;体表淋巴结肿胀,发硬,化脓,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呈高度消瘦和衰竭。 病理变化 急性死尸呈败血症变化,并伴有以下特征性病变,病程较长者,淋巴结肿大明显,并有炎症,切面呈紫红色,常有针尖状的灰白色干酪样坏死点;脾脏肿大,呈暗红色,表面和切面有灰白色或乳白色粟粒至豌豆大的坏死灶;肝脏肿大,伴有多发性针尖至粟粒大的白色坏死灶;肺充血,并含块状突变区;肾脏肿大,有灰白色粟粒大的坏死灶。 诊断 根据适当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以及病原菌的分离作出诊断,必要时可用病料给豚鼠腹腔内注射,据其反应症状作出确诊。 防治 预防本病的方法主要在于扑杀啮齿动物和消灭体外寄生虫。兔场应经常进行灭鼠与杀虫和吸血节肢动物,严禁野兔、野味和疫区种兔入场,并定期进行消毒。一旦发现有病,应立即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
兔的疾病与防止-土拉杆菌病(野兔热),是许多脊椎动物自然发生的急性热性败血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