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又称为工作倦怠。最早系佛洛依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一九七四年提出,用来描述专业助人工作者身心耗竭(exhaustion)的现象。有学者认为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包括工作负荷太大;过度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或是因应付工作压力及挫折的结果。也有学者认为职业倦怠是工作动机改变或对工作感到厌倦的结果。由于职业倦怠的研究多属于实徵的研究,迄今尚无一套完整的理论来界定职业倦怠的涵义。然而综合各家立论,可以发现职业倦怠具有下列几个重要性质:
1.职业倦怠经常发生在助人工作者身上,也有可能发生在各行各业的工作者身上,其结果会危及个人、服务对象及机构的福祉。
2.职业倦怠是工作情境与个人特质交互作用下的产物,导因于工作压力,且与个人的感觉、态度、动机及期望密切相关。
3.职业倦怠产生身心交瘁的现象,其症候与结果是多层面的,包括生理、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产生负向的工作情绪,缺乏工作价值及成就感及对工作无法投入等结果。
--作者:林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