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过程是指从事体育教学时所实施的具体教学步骤而言。由于学者的看法不同,实施体育教学的程序也不尽相同。早期学者们大都把体育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也就是第一阶段慢跑或做体操,第二阶段讲解及说明动作要领,最后第三阶段则分组练习或比赛。不过这种分法过于简单,不易达到教学效果。
目前许多学者进一步把体育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也就是五段式教学法,说明如下:
1.准备运动:准备运动旨在让学习者在做剧烈运动之前,先行热身,在生理上及心理上均能有充分的准备,并有预防运动伤害的效果,教师在上课前都会指导学生做准备运动。准备运动包括慢跑、徒手体操、伸展运动等,最好是能够配合主要运动的动作特性来实施,例如棒球课的准备运动应包括慢跑、手、脚的伸展,手部肘关节、肩关节的活动等。
2.引起动机:根据教学原理,在教某一动作之前,教师应设法引起学生上课的动机,也就是提升学习者上课的兴趣。提升动机的方法有下列:
(1)教材的选择应适当:教材的选择必须难易适中,适合学生的性别、年龄、程度及配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等。
(2)教法趣味化:例如传接球,二人一组传接球较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能改为四人一组,一边二人相互传接球,同时比赛那一边较少漏接的,则会较具趣味性。
(3)设定目标:教学时应让学生了解上课的目标在那里,上完课后预定可达到何种程度应让学生了解。有了目标学生会产生自发性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机。
(4)改善场地器材设备:场地器材设备良好、运动无安全之虞,可提供方便学生运动。
3.示范说明:教师对所要教的动作应予以示范说明,如何操作,动作要领如何,理论根据在那里等,以让学生对动作有全盘性的了解。示范说明包括教师亲自示范、图解、影片等。
4.分组练习:教师示范说明后,应让学生尝试练习,其目的在使学习者了解运动方法,学习运动的技能,并获得足够的运动量,以逐渐达到发展体能和促进身心正常发展的目标。
5.整理运动:主要活动结束后,应做整理运动,使学生恢复身心机能的平静,并利用最后集合的时间检讨动作的缺点,说明改进的意见等,使学生认识本节课学习的成果及得失,并了解未来的上课课题。
--作者:张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