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一词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盖聂(R.Gagne)所提出,盖聂以为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旨在促进学生内在学习历程的运作,两者关系密切,他以下图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图左边所示,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历程分为下列八个阶段:
1.警觉(attention alertness):当学习者的感官注意到外在环境的刺激时,会产生警觉状态,也就是准备好肌肉紧张度和姿势,等待接收讯息。
2.期待(expectancy):学习者产生动机,意图达成经由他人或自己所设立的目标。
3.回忆至工作记忆(retrieval to working memory):在学习新事物的同时,以往所学的相关讯息,会被提取到工作记忆内,视需要从事理解、重整或运算等工作。
4.选择性知觉(selective perception):经由感觉记录器所接受的刺激,有一部分由于特别凸显,而与其他刺激分离出来,进入短期记忆(short term memory, STM)。
5.编码贮存(encoding: entry to LTM storage):这是指讯息由短期记忆进入长期记忆(long term memory, LTM)的转换过程。在这个阶段,学习者必须将原始讯息转换为语义或有意义的形式,才能储存在长期记忆,构成所谓的「习得能力」(learned capabilities)。
6.行为反应(responding):学得的能力必须经由学习者表现出可观察的行为,才能确定是否真正学到了。
7.增强性回馈(reinforcement):如果学习者的行为反应的确符合原先的期望,便会得到具有「增强性」的回馈,藉以强化学习保留。
8.引发回忆(cuing retrieval):这是指学习者要利用或是表现出刚学会的事物时,必须将它们从长期记忆中检索提取而出。
与上述相对应的教学活动(如图右边所示),则可归为下列九项:
1.引起注意(gaining attention):不论针对那一类型学习结果,教师在开始教学时,可透过姿势、表情或声音的变化,以及视听媒体的使用方式,使得学习环境中的刺激产生突然的改变,藉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例如:上化学课「金属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