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诠释学1.1 基本理论1.2 教育上的意涵1.3 中英文关键字1.4 参考资料 诠释学 诠释学(Hermeneutik,herméneutique,hermeneutics)旧译为「解释学」或「圣经解释学」。过去把它译为「圣经解释学」或者「释经学」是有历史根据的,因为这门学问本来就源自于对神谕的解释,而盛行于西方中古时期,以至今日的基督宗教神学传统中。今日在基督宗教神学多以「圣经诠释学」替代旧译「圣经解释学(释经学)」。「诠释学」一词也成了当代华文世界中较常用的翻译,而此更可追溯自希腊文之herméneuein。 Hermeneutics的希腊文是herméneuein(动词)、herméneia(名词),字根都与希腊神话的Hermes有关。Hermes在希腊神话中是掌管学艺、商业、辩论的神。祂的任务就是来往于奥林匹亚山上的诸神与尘世间的人类之间,迅速给人们传递诸神的消息和指示。因为诸神的语言与人间的语言不同,因此Hermes的传达就不是单纯的报导或简单的重复,而是需要翻译和解释。翻译是要把人们不熟悉的诸神的语言的晦涩不明的指令内容进行疏解,以使一种意义关系从陌生的世界转换到我们自己熟悉的世界。Hermes是神的信使,他把诸神的旨意传达给凡人,在荷马的叙述里,他通常是从字面上转达诸神告诉他的消息,然而,特别在世俗的使用中,hermeneus(诠释)的任务却恰好在于把一种用陌生的或不可理解的表达的东西翻译成可理解的语言。(何万福,2004) 诠释学至狄尔泰(W.Dilthey,1833~1911)强调精神科学方法论,有别于自然科学。至五十年代的海格尔(M.Heidegger,1889~1976)、七O年代的嘉达美(H.G.Gadamer,1990~)使诠释学理论更加完整。 基本理论重视事务发展的历史特质,及各种事物皆受其过去发展情形而建构现在,并以外来引导现在。强调诠释者的主体意识与历程,也尊重被诠释者的生命意义。主张设身处地从整体环境中,掌握生命的脉络。诠释对象以「意义」为主,重视意义的客观性及主观性的互动关系。 教育上的意涵先备经验有助于学习。学习是扩展意义的历程。掌握意义的诠释是教育的起点。学生主体意识应受到重视。教育事件应透过整体的情境来理解。运用质性研究协助主体呈现自己。 中英文关键字中文关键字:诠释学英文关键字:Hermeneutik 参考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