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朝 梁武帝 指令给事郎 周兴嗣 用一千个不同的字编写的文章。四字一句,对偶押韵,便于记诵,后来用为儿童启蒙读本。以后又有注释、续编和改编本多种。参阅《六艺之一录》卷一六八、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千字文》。(2).法帖名。古人重 王羲之 书法,以 王 字集《千字文帖》, 南朝 陈 智永 、 唐 欧阳询 、 虞世南 、 褚遂良 、 孙过庭 、 张旭 、 李阳冰 和 怀素 皆有临本。亦省称“ 千文 ”。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论虞书千文》:“闻 曾 家所藏 虞 帖,未曾见,但前辈写《千文》如 智永 辈,不正即草,未有以行书写者。”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世传 智永 写《千文》八百本。”参阅《三希堂法帖》第一册。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