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是研究心理学发展过程的一门学科。心理学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的历史虽然很短,渊源却很久远;古希腊哲学家们以「元素」的观点,探讨宇宙万物的本质如泰利斯(Thales, 624~546 B.C.),开放了「唯心」或「唯物」问题的讨论,如德谟克里特斯(Democritus, 460~370 B.C.),甚至已经有了「数量方法」的概念,如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580~490 B.C.),可以说是西方心理学发展的根源。
后来希腊三哲对于人类心理现象的阐述,在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更加重要。如柏拉图(Plato, 427~347 B.C.)的知识论,力主观念世界的「实在」性,并且强调理性能力与个别差异的重要。又如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有关感官作用、观念的联结与记忆等问题的论述,是现代心理学相关研究的先驱。
在教父哲学时期,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 354~430)主张个人内在的省察与圣灵的揭示作用,是获得真理的重要法门。他同时认为透过推理、记忆与意志等三种心灵作用,才能掌握「三位一体」的真意。
文艺复兴以后,影响心理学发展的工要哲学家及其思想,如提出「我思,故我在」的笛卡尔(R. Descartes, 1596~1650),除了强调理性是知识的来源外,还主张位于大脑的心灵,与身体相互为用。又如提出「心灵如白板」说法的洛克(J. Locke, 1632~1704),反对先大观念论,主张感官经验是知识的主要来源。他和詹姆士.弥尔(James Mill,1773~1836)与约翰.弥尔(John S. Mill, 1806~1873)等人,有关观念或感觉经验的联结主张,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更为直接。
到了十九世纪中,神经生理作用、脑部功能、感官系统的作用与感觉强度的测量等方面的研究,已经着有成绩,科学心理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逐渐成形。
一八七九年冯特(W. Wundt, 1832~1920)在莱比锡大学设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不但使莱比锡成为当时研究心理学的「圣地」,也为他赢得「现代心理学之父」的美名。冯特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在实验室中,主要是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觉经验为题材,让受试者经由「内省」(introspection)方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