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越调俗称大越调,是湖北省的戏曲剧种之一。约在清乾隆年间形成于鄂豫边界。湖北越调,是明代秦腔传入襄河一带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剧种。它在流传中保留了古老“秦腔”的风格,又融合了本地的“襄阳腔”,在清乾隆年间形成了有相当影响力的剧种,也称“大越调”“襄阳腔”“襄河越调”。该剧种主要流行于鄂西北谷城、襄阳一带。以四股弦胡琴为主奏乐器,定西皮弦。除唱越调外,兼唱吹腔等。多为历史题材剧目。湖北越调表演时有“耍凳子”“顶灯”“剪子扎眼”“吐火”等技巧,现有传统剧目370多个。2014年8月6日,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结束。湖北省19个项目入选,其中襄阳有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