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慈菇guāng cí gū 光慈菇是一较常用的中药,近年来多用于癌症、胃病等,其用量不断加大,由于种种原因,致使这一自然野生药材资源逐步匮乏,药用濒危的供求矛盾愈加突出,人为造成伪品混用情况,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妨碍了临床用药到位及确凿性。详细解释 形态特征 具鳞茎草本,鳞茎卵形,横径1.5~2.5厘米,外层鳞茎皮灰棕色,纸质,里面生绒毛。叶1对,条形,长15~25厘米,宽3~13毫米;花葶单一或分叉成2,从一对叶中生出,高10~20厘米,有2枚对生或3枚轮生的苞片,苞片条形,长2~3厘米。花一朵,花被片6,矩圆状披针形,长1.8 ~2.5厘米,白色,有紫脉纹,雄蕊6,花丝长6~8毫米,向下渐扩大,无毛,花药长3.5~4毫米;子房长椭圆形,长6~7毫米,顶端渐狭成长约4毫米的花柱。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2厘米。 地理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或路边。分布于辽宁、陕西、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朝鲜,日本也有。 药物种植 3月中旬选择背风向阳的田块作育苗床,亩施腐熟厩肥1500-2000公斤作基肥,耙平、按东西向做成宽1米的高畦,浇水湿润床土,将具本品种特征,球茎大而整齐、粗壮完整的顶芽带球茎上部掰下或切下,按行、株距10-12厘米扦插于苗床中,随即插长1.9米的毛竹片作拱架,覆盖薄膜压紧。育苗床保持土壤湿润,气温白天保持20-30℃,夜间10-20℃,温度过高时通风降温,过低时盖草帘保温。移栽前7-10天逐步揭膜降温炼苗。一般4月下旬有4-5片定型叶时即可移栽到大田。 药物鉴别 性状鉴别 球茎呈不规则短圆锥形,直径0.7-2cm,高1-1.5cm;顶端渐尖,基部常呈脐状凹入或平截。表面黄白色或灰黄棕色,光滑,一侧有自基部伸至顶端的纵沟。质坚硬,碎断面角质样或略带粉质,类白色或黄白色。味苦而微麻。 显微鉴别 球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细胞扁平,长30-60μm,厚18-23μm。其内侧为宽广的薄壁组织,有外韧型维管束,稀疏散在,每束有导管3-7个,环纹或网纹,直径9-45μm。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多单粒,呈不规则圆形或半截米形,脐点呈星状或点状,多数淀粉已糊化。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85%乙醇10ml,在水浴上回流10min,趁热滤过。取滤液lml,置水浴上蒸干,加6mol/L盐酸溶解,煮沸2-3mi
光慈菇(学名:Bulbus Tulipae)是百合科郁金香属植物,一较常用的中药,近年来多用于癌症、胃病等,其用量不断加大,由于种种原因,致使这一自然野生药材资源逐步匮乏,药用濒危的供求矛盾愈加突出,人为造成伪品混用情况,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妨碍了临床用药到位及确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