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毛果又名蓟果、越绒草。系川续断科,川续断属。原栽培于欧洲,其果球(长椭圆形)是棉毛纺织品起绒工具,是浙江宁波、慈溪、余姚的著名特产,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 中国的拉毛果最早由日本引进。相传于1929年由余姚长丰乡赵字椿赴日本考察时引进。后经多年栽培,培育出个体完整、坚韧挺直、齿齐而密、色泽光亮、大小均匀的国产拉毛果,成为当地的著名特产。目前年产数千万只,销往全国多数纺织品厂家,部分出口日本等国。 拉毛果的神奇用途及开发前景 拉毛果为棒锤状花序,中间小花先开,逐步向上下两端延伸开放。果球成熟时,花序上的每个小苞片发育成具有整齐而弹性的钩状喙尖。苞片长约12mm,中间边宽2mm,苞片厚0.4mm,呈角钢纵析,十分坚硬又富有弹性。苞片在果球上呈方形排列其对线一条与球中轴平行,另一条与中轴垂直,因此苞片在果球上排列十分整齐。视上下、左右苞片尖端的刺呈现几何直线或镙旋状曲线分布。果球有苞片700余片,果球纵径7~12cm,横径中部为4cm左右,上端约3cm上下,下端粗度介于中部与上端之间。果球轴芯直径约lcm左右。由于果球的几何形状和物理结构,使果齿柔中带刚,刺质硬,弹性足,拉力强,所拉的纺织物起绒均匀蓬松,绒毛完整无损,色泽鲜艳,穿着柔软舒适,质量优于人工制造的钢刺或塑刺拉毛。 拉毛果浑身是宝,种子呈四方柱形,种子及加工品在医药、工业、饲料上均有多种用途。拉毛果的茎、叶,味极苦,一般没有虫害,若丢入河中,会使鱼类死亡,预期拉毛果的茎叶能在植物农药中得到开发应用。 拉毛果的经济效益好。一般亩产拉毛果1.2万只左右,单价0.12元/只,产值1400元,产种子35kg上下,单价16元/kg,产值560元,合计拉毛果亩产值为1960元;一般与单季晚稻连作,稻谷亩收入700元,这样累计亩年收入为2660元。
拉毛果(学名:Dipsacus sativus (Linn.) Honck.)是川续断科川续断属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2米;茎粗壮,中空,基生叶具柄,叶片长倒卵形,光滑,茎生叶对生,基部抱茎,呈杯状,叶片披针形或广披针形,全缘或波状,叶缘无纤毛。头状花序长椭圆形,总苞片线状披针形,具疏刺;小苞片长卵形,花白色,部分略带紫色;花萼盘状,裂片被毛;瘦果楔状卵圆形,褐色。4-5月开花,6-7月结果。拉毛果原栽培于欧洲。于1919年自日本引入中国,浙江东部余姚、慈溪等县均有大量栽培。属长日照,不耐阴,不耐旱,怕高温,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条件以及土质深厚,排水良好的微碱或微酸性土壤。拉毛果可用于大衣呢、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