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古谯楼】的繁体字: 莆田古譙樓
【莆田古谯楼】的读音为 pú tián gǔ qiáo lóu,无声调拼音为 pu tian gu qiao lou,简拼为 PTGQL
【莆田古谯楼】的笔画分别为10画、5画、5画、14画、13画,部首分别为艹部、田部、口部、讠部、木部。
【分字繁体字】莆的繁体字 田的繁体字 古的繁体字 谯的繁体字 楼的繁体字
古谯楼坐落于福建莆田市区中心文献路中段。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8年(983),兴化军知军段鹏初建,作为子城城门和门楼。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大型鼓楼之一。绍兴六年(1136年)因火灾焚毁,知军刘登重建,并置更鼓刻漏于其上,故称鼓楼。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因倭寇骚乱,又被焚毁。至隆庆五年(1571年)才重建,分守阴武卿书匾“壶兰雄镇”。现存古谯楼建筑物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建。嘉庆八年(1803年)重修的。古谯楼是莆田的地标性古建,也是福建省仅存完整的一座鼓楼,系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