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北宋 庆历 三年正式设置,数月即废。熙宁 五年复置,南宋 及 明 代因之。《水浒传》第一百回:“次日,临幸武学,百官先集,蔡京 于座上谈兵,众皆拱听。”《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自此太学,武学、宗学三处秀才,恨入骨髓。”参阅《宋史·职官志五》、清 顾炎武《日知录·武学》。
武,是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打斗等手法,来达到停止战斗的目的,是物质文明的保障。武学,是以中国传统武术为本的、一门包含武术与武德的综合学系。武学,原指中国古代的军事学校,始于王安石变法,其提出学校教育要“求专门,兼文武”,在东京设立武学,教授军事知识,以唐前七种兵书为《武学七书》,即七种主要教材。又设武学博士等官,“掌以弓马武艺训诱学者”。乾道七年(1171年)七月庚寅,诏武学该赴解试人,以五十人为额。淳熙五年(1178年)置武学国子员。其后庆元五年(1199年),诸州州学置武士斋舍,按其学生武艺而选任官员,闲时耕种,“籍在官荒田,以备饩廪”,但此制过了不久便废止了。明朝曾设置过武学,但并无定制,迅速被废。后清朝只设武举而无武学。